电商平台在近年来凭借广泛的用户需求、较低的准入门槛以及亲民的运营成本,成功激发了广大商家的积极参与,构建了一个“普惠型”的就业生态。这一生态不仅为传统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弱势和边缘群体拓展了就业空间。
近日,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了《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互联网平台经济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能力。报告结合了公开数据及电商生态的业态创新与就业促进情况,为我们揭示了电商平台在就业方面的巨大潜力。
互联网平台作为新就业形态的主要载体,一端连接着成千上万的中小微企业,另一端则关联着众多的劳动者。平台的发展与就业民生紧密相连,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据《报告》显示,拼多多平台目前的商家数量已经达到了1420万家,涵盖了丰富的品类和多元的业态。从商家端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以及间接就业四个维度来看,拼多多在国内已经累计激发了5532.1万个就业岗位。
《报告》从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电商生态业态创新与就业促进之间的互动关系。项目组负责人、中国社科院大学副教授刘晓春指出,电商平台的崛起使得创新技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更广泛的人群。“产业+互联网”的模式为从事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的数千万人口,以及妇女、老年人等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开辟了新的就业机会,展现出了普惠性的特点。
在拼多多的就业生态中,宝妈和夫妻店成为了活跃的力量。谢瑞玲就是一个典型的受益者。2017年,她怀孕后选择留在甘肃天水的老家甘江村,这里盛产著名的花牛苹果。过去,由于水果产业管理不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但近年来,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花牛苹果的销售情况大为改善,村里的果蔬仓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村民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谢瑞玲在甘江果蔬仓库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中午还能回家做饭接孩子,月薪超过3000元。她对这样的生活非常满意,认为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在江苏东海县,像谢瑞玲这样的宝妈在拼多多穿戴甲产业的带动下,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当地穿戴甲产业在拼多多的推动下迅速崛起,带动了5万多名从业人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妈妈岗”。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此前的调查结果,“二八定律”同样适用于电商创业。近八成的网店为自我经营,二成多的网店则直接带动就业,网店平均用工为2.55人。拼多多平台上的个人店铺和带动他人就业的店铺数量分别为1136万和284万,总共为约1860.2万人提供了直接就业机会。
除了主站,拼多多推出的多多买菜也为许多人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多多买菜的夫妻驿站自提点是仓配物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提供了约200万个灵活就业机会。而生鲜分拣、称重、包装、配送等仓配环节则创造了约50万个就业岗位。综合商家端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三大板块,拼多多平台在国内共提供了2111.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报告》还指出,拼多多通过助力乡村振兴和拓展社区就业,形成了两大特色就业板块。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通过一系列举措已经累计带动逾3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助力超2000万农业生产者参与到数字经济中。同时,多多买菜已经覆盖了国内除西藏、港澳台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超过200万个驿站自提点,为妇女、中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社区弱势群体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
依据国家统计局的就业带动系数,拼多多目前带动的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420.6万。刘晓春认为,电商平台在乡村振兴和社区发展中创造了大量特色就业机会,推动了普惠就业的实现,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推动就业的同时,电商平台还在不断完善平台生态的营商环境和权益保障机制,降低就业和经营成本,推动高质量就业。拼多多通过“百亿减免”“西进行动”和“新质供给”三大战略,旨在降低经营成本、缩减物流成本以及推动产品、技术和品牌创新成本的下降,以电商生态机制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刘晓春表示,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和产业协同融合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